所谓轻飘“拉空”,是指钓者从浮漂的反应中得到有鱼咬钩信号之后提竿时,手上却无任何中鱼的挂档感觉,钩线就轻飘而起的另一种现象。其原因也有以下五种:
1、小鲹窃食偷,触饵不咬钩
进入暮春和夏秋两季,尤其自然水域和一些塘堰水库,正是小鲹鱼,特别是小白鲦猖獗时期,它的摄食特点,一般是:面食素饵用嘴触散,脱落雾化,嬉戏追撵。蚯蚓荤饵嘴馋更贪,窃不衔钩,咬尾拖牵。正因为如此,即便频繁的出现漂讯信号,结果却是竿竿轻飘无鱼。
为了尽可能排除小杂鱼戏饵闹钩这种干扰,钓者一是不要用特别浓香和酒味较重以及粉质类散饵和陈、酸、臭饵撒窝,这种诱料更招小杂鱼;二是把蚯蚓、红虫、孑孓、肉蛆等荤饵与干饭粒、酒泡小麦粒、玉米耙(捏成小颗)之类的素饵交换使用,视哪种能相对减少干扰再择优“专一”;三是临时增加面食性素饵的黏性和捏大上钩颗状,按小鲹鱼几经摄饵不散,又怕直接衔钩的这种“偷食”习惯,慢慢地它就自动放弃。待安宁下来之后,再重新调制自己所钓对象鱼种的饵质。
2、提竿稍稍早,触食还没咬
不管什么水域,也不分任何鱼种,鱼儿摄食时,始终有个“触”和“咬”的渐进过程。正是这样,最容易让钓者混淆而提竿犯急的是鱼儿“触饵”与“咬钩”的这两种漂讯。很多时候,钓友往往把鱼儿才张嘴用唇边触饵而导致浮漂的“颤动”,视为鱼儿已上钩的“点动”。于是,便心切犯急,慌忙提竿。结果,就这“触”和“咬”的一瞬之差,便造成了遗憾的轻飘“拉空”未中。
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现象,不管使用立漂还是星漂,都应在浮漂点动稍后,随即出现哪怕很轻微的正“下沉”或“上顶”,立即提竿。并在此基础上,还应准确掌握松散粑软面食钓饵,特别是“拉饵”宜稍早“一秒”,蚯蚓虫类荤饵要稍迟“半拍”的差别,就更能提高中鱼率。
3、提竿迟一秒,吐钩饵吃掉
鱼儿对钓饵虽有前面所说的“触”和“咬”这样一个渐进过程,但从“触”和“咬”,最多也不过3—5秒钟即可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嘴的“张”和“合”,正好和平时在水中的“吸”与“呼”氧的时间基本相等。所以,当它“触饵”后,并确定已“吸衔”进嘴而开始“合闭”这一瞬间必须提竿,否则,稍迟2秒,被它张嘴“一呼”,就会吐钩而出,又成轻飘“拉空”。
不过,有时也不竟然,即便怠慢了分把钟,甚至此前离开钓位一阵子回来后,还能钓起“神仙鱼”,那是因为鱼儿不幸被利钩自动挂进了嘴膛吐不出来。但按正常的操作要领,尤其使用松散型面食性素钓饵和拉饵,必须是竿不离手,眼不离漂,才能避免提竿太慢,做到竿竿中鱼。
4、微动慢走漂,河虾把钩闹
就南方而言,尤其是夏季涨水后的江河流域或山乡的小溪、小堰靠近岸下竿,有时浮漂反应极其微动,甚至根本没动,就见它既慢又轻地在斜着“走线”,可当你手腕一抖扬竿,却又是轻飘飘地出水无鱼。这种现象,要不是偶尔有人钓起来一只大河虾,恐怕谁也说不准会是什么原因。正是这种情况在钓事中一直存在,所以,后来才被大家公认性的证明了是河虾捣乱。
有钓谚曰:“钓鱼钓到虾,趁早要搬家”。不过,如果所钓窝子仅此一例,“搬家”,那到未必。但要是隔三差五,甚至是接二连三,还真应考虑换位迁移。不然,按:“钓鱼遇到虾子多,有它鱼儿不进窝”这句谚语的说法,确实往往会一无所获。
5、突呈漂旋转,螃蟹夹钓线
野钓中任何水域的某些位置,除隆冬少见外,在钓者静坐盯漂时,有时漂目总会出现微微颤动就突然一下全呈(冒漂现粒、立漂倒平)出水,甚至还会在水面旋转。此刻,即使钓者眼疾手快地迅速提竿,可回回都轻飘而起,钩上无鱼。若再这样三番五次的“拉空”,或许某次就会突然发现钩坠不翼而飞了。究其原因,自然是螃蟹夹线。所以,有时在钓线没有被它夹断前,偶尔也会被钓上岸来。
然而,在实践中,不用蚕蛹和蚕蛹粉及腥膻味之类的食料做钓饵虽相对能够避免这种情况,但又不利于钓偏食这类饵味的其他鱼种。所以,要是窝里多次出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更换钓位,否则,不仅一天难得安宁,还多会钓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