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青鱼、鳙鱼“四大家鱼”,其中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被当作“拓荒者”移植至世界各地。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为单型种。草鱼的俗名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要(东北)、混子等。其体较长,略呈圆筒形,腹部无棱。头部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无须。下咽齿二行,侧扁,呈梳状,齿侧具横沟纹。背鳍和臀鳍均无硬刺,背鳍和腹鳍相对。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略带草绿,偶鳍微黄色。 草鱼一般喜栖居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具河湖洄游习性。性成熟个体在江河流水中产卵,产卵后的亲鱼和幼鱼进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以及干支流附属水体(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丛生地带)摄食育肥。冬季则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草鱼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性贪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其鱼苗阶段摄食浮游动物,幼鱼期兼食昆虫、蚯蚓、藻类和浮萍等,体长约达10厘米以上时,完全摄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为多。草鱼摄食的植物种类随着生活环境里食物基础的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草鱼和其它几种家鱼的生殖情况相类似,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静水中产卵。产卵地点一般选择在江河干流的河流汇合处、河曲一侧的深槽水域或两岸突然紧缩的江段。草鱼的生殖季节和鲢鱼相近,较青色和鳙鱼稍早。生殖期为4~7月,比较集中在5月间。一般江水上涨来得早且猛、水温又能稳定在18℃左右时,草鱼产卵才具规模。卵受精后,因卵膜吸水膨胀,卵径可达5毫米左右,顺水漂流,在20℃左右发育最佳,大约30~40小时孵出鱼苗。 草鱼生长迅速,就整个生长过程而言,体长增长最迅速时期为1—2龄,体重增长则以2-3龄为最迅速。当4龄鱼达性成熟后,增长就显著减慢。1冬龄鱼体长为340毫米左右,体重为750克左右;2冬龄鱼体长为600毫米左右,体重约3.5千克;3冬龄鱼体长为680毫米左右,体重约5千克;4冬龄鱼体长为740毫米左右,体重约7千克;5冬龄鱼体可达780毫米左右,体重约7.5千克;最大个体可达35千克左右。 草鱼因食性简单,生长迅速,肉质肥嫩,肉味鲜美,常被作为池塘养殖和湖泊、水库、河道的主要放养对象。自1958年人工催产、授精孵化技术成功后,鱼苗、鱼种来源容易,已成为我国主要精养对象。草鱼还因其能清除水体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渔民在外荡放养一二年,以开荒除草,草鱼也因此而被称为“拓荒者”。我国唐代末期在广东有将荒田筑埂灌以雨水,放养草鱼一二年,以清除野草使田成熟的记载。草鱼常与鲢、鳙混养在一起,投入青草饲养草鱼,而遗留在水中的饲料和草鱼排出的废物,可培养浮游生物,作为鲢、鳙的饲料。 草鱼广泛分布于我国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广东至东北的平原地区。自1958年人工催产、授精孵化成功后,已被移植至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草鱼肉性味甘、温、无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广东民间用以与油条、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胆性味苦、寒,有毒。动物实验表明,草鱼胆有明显降压作用,有祛痰及轻度镇咳作用。胆虽可治病,但胆汗有毒,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