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属于典型的底栖型鱼类,它在索饵时浮标的基本标讯应以“缓升、缓降后的有力一”为常见。出现大幅度的“黑标”或“送标”现象,可能多是钓手在垂钓中没有准确地调整好钓组在水中的状态,钓组过灵或过钝造成的(排除因鱼过分饥饿,而发生争抢吞食时的情况)。鲤鱼在进窝初期吞食饵料时吸入较深,标讯反应非常清晰漂亮,但在它逐渐感受到有危险时,也会马上改变就饵的习惯方式:面对钩饵它会反复不断地试探(利用嘴上的一对触须),嘴唇轻轻地吸食散落的饵渣,搅动水流推动钩饵不断地晃动,使浮标出现慢慢地升起、降下,就是没有明显的“入口”信号……在前不久结束的首届“光威钓王杯”决赛垂钓混养鱼的后半程比赛中,多数选手都遇到了这种现象。不少钓手都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本次比赛的亚军获得者———广东选手吕家佑,他就非常有经验:在这种现象刚一出现不久,他就很快意识到池中的鲤鱼受惊拒食了。于是,他马上更换了较为纤细的柔软子线,使之隐蔽性加强;改变了饵料的软硬度,使之稀软易化,方便钓钩更易入口。从而使浮标出现了较好的标讯,中钩率也明显提高。钩中鲤鱼(特别是大鲤)后,扬竿时的感觉与钩中鲫鱼、草鱼、鳊鱼等会有明显的不同,它在第一时间的冲蹿现象是非常明显的,有向水下、向水中央以及向岸沿有障碍物的方向猛冲过来,令钓者猝不及防……遇到这种情况时,钓手应马上采取恰当的扬竿方式,使钓竿与鱼保持一个理想的角度(竿与鱼的理想角度约为90°左右)。避免出现鲤鱼回蹿后,钓手一味地向上挺举钓竿,这样会使竿、鱼之间的夹角太小,而造成折断钓竿的现象。正确的方法应是:钓手持竿的手臂迅速地向身后移动(回撤),逐渐放低竿尖慢慢地将鱼向水中牵引,待鱼游至离岸3、4米左右的位置时,立即停止回牵,改为左右方向的来回拖遛。若是较大些的鲤鱼,钓手还应起身向后稍退一至两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防止大鱼发力猛蹿时,有滑步缓冲的距离。另外还应注意的一点是:鲤鱼能冲善跳,这样极易在瞬间的动作中挣断子线。因此,我们在遛鲤鱼的过程中,还不宜将鱼过早地领至表层水体,防止它见光后惊慌起跳。在控制了鲤鱼头几回合的逃窜伎俩后,余下的操作就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