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完成与冰下鱼儿的亲密接触,打冰眼是“必由之路”。
打冰眼的工具一般有冰镩和冰钻两种,可根据冰的厚度选择使用。冰厚在250毫米以下时最好用冰镩,冰厚超过300毫米时则用冰钻。用冰镩打的冰孔呈锥形,冰孔的上端等于冰的厚度,甚至大于冰的厚度,冰孔坡度越小越难排屑。举个例子,冰厚1米时,你打的冰孔最小也要是一个上口直径1米、深1米的锥形。所以,当冰厚超过300毫米时,用冰镩打眼就比用冰钻打眼慢得多了。还有一种捕鱼用的冰镩,重量在10千克以上,由于不好携带,冰钓时很少有人使用。这种冰镩只能做垂直运动,不能斜砸,稍不注意就会扎在脚上。
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一下冰镩。
冰钓用冰镩以轻便为好,重量在5千克以内。上半截可用六分水管,除了轻便以外,它的粗细正适合手握,砸冰时易于用力。冰镩有尖部分的材料选择很重要,要有一定的柔软性。最开始我们用结构钢,镩尖还淬了火,结果一用就断了。最后才总结出最好用含碳量低的材料,说白了就是熟铁。再有就是用直径30毫米左右的65锰弹簧钢,自作时不要淬火,以增加它的柔软性,但是这么粗的弹簧钢太难找了。
一般的冰镩长1.1米左右,可根据个人的身高、习惯及冰的厚度略做增减——身体越高、冰越厚冰镩越长。冰镩上边手握处有一横挡,总体呈“丁”字形。横挡长度略大于冰眼最细处,以防止冰镩失手后落入水底。如果“丁”字很短,可在冰镩上绑一条绳子套在手腕上。
我用的是由四节组成的便携式冰镩,相互之间用细牙螺纹连接,细牙螺纹结合较紧密,不易松动。两节六分水管、一节有尖的螺纹钢,三节各长350毫米,再加上一节长200毫米的六分水管做的横挡,中间焊一枚螺母,与冰镩连接后呈“丁”字形。携带时,可以把它拆开,放在布袋里。在冰镩尖上套一节塑料管可以防止它扎人。为了增加摩擦系数,除了镩头螺纹钢,冰镩的其他部分全缠上了胶布,既可防止滑手、操作得力,又防止温度过低时手被冻在金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