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乍暖还寒。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冰层由于刚刚溶化或溶化不久,水温大都在15℃以下,在冰下度过了一冬的鱼儿结束了冬眠,重新接触到大自然的新鲜气息。但这时的鱼儿因为冬眠和长期与外界隔离,对垂钓来说形成了鲜明的特点:
一是身体发硬,行动缓慢,不够活跃。这是鱼儿越冬后的最基本的特征。鱼儿不仅游速慢,吃饵缓,而且挣脱力也弱。
二是胆小。春季的鱼是在深水区安静地渡过了漫长的冬季之后回归大自然的,因而特别习惯于安静,惧怕外界的惊扰。不论是响动还是影子,稍有惊吓,都会促使鱼儿逃窜。
三是胃口小,开口也小。鱼体较为死板,虽然肚子很饿,却体力不支,表现在咬钩上就是非常轻微,有风浪的时候很难找到咬钩的感觉。
四是喜荤不喜素。鱼儿在5℃以下时很少进食,即使吃食在冰下能找到的食物也仅少量的微生物和泥中的虾虫而已,见不到草籽等粮食性食物。时间一长便养成了食荤的习惯。
此外,由于冷暖空气的对流,春天的风不仅多而且大,五六级风的天气也经常出现。春风既吹绿了大地,也给垂钓增添了麻烦。那么,如何才能在春钓中出奇制胜呢,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选准对象鱼。相对来说,早春吃饵比较活跃的有鲫鱼、翘嘴白、白条、小麦穗等,鲶鱼、鲤鱼次之。因此春钓应以鲫鱼为主,鲤鱼、草鱼等顺便钓之。如用大钩粗线专钓鲤鱼或者鲢鳙之类,则难有收获。
2、钓顺风、钓南风。 夏钓以钓顶风为佳,但春天因为风大且少有水生物,水中既不缺氧也没有足以吸引鱼的食物,因而应选择避风的堤岸下、转弯处,尽可能顺风占位,有利于投钩,也可减少风大所带来的操作不便。刮南向风时一般会使水温升高,能促进鱼儿活动,故春日垂钓,无风或南风有阳光的天气最好。小风时也可在下风口,但有三四级以上风浪时,上风口垂钓为宜。
3、钓向阳、钓草。乍暖还寒季节,浅水比深水升温快。鱼类虽属变温动物,但对水温的变化仍很敏感,所以多栖息和觅食于向阳的一侧。垂钓向阳,既无人影而又阳光充足,鱼儿在这里没有惊吓又感温暖,有利于觅食。为了索饵繁殖,淡水鱼类都有恋草的习性,尤其是鲫鱼。春暖花开的四五月份,在温度、水深等自然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水草之中就成了它们生活繁殖的场所,在贴近水草的地方垂钓自然应当成为首选钓点。钓谚云:“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就是这个意思。
4、小钩细线。“春钓无巧,线细钩小”。春钓应选用小号袖型和园口型钓钩,如伊势尼3-5号,万能袖3-4号。钩条在同类型钩中尽可能选择细一些的,韧性要大,富有弹性。鱼线宜细,主线0.8—1.5号,脑线以0.3——0.6号为佳。这是由春季低温状态中鲫鱼活动量小、鱼嘴张口小、行为呆滞、摄食动作轻微等特点决定的。细线配小钩,其灵敏度远优于粗线大钩。柔软细小的钩线不易引起鱼的警觉,又有助于鱼的吞食,自然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
5、用荤饵小饵。一般杂食性鱼类经过漫长冬眠静卧之后,腹中空虚,急需进食补充营养,但对素饵却不感兴趣,以觅食荤饵为主。红虫是春钓的首选饵料,它本身就来自水底,鱼儿在水中经常能吃到它,慢慢地养成了一种口癖。单个或几个红虫一束挂钩,对鱼的诱惑力最大,唯感不足的是上钩困难。蚯蚓为饵时不能象夏季那样用整条蚯蚓挂钩,应针对鱼张口小的特点将蚯蚓剪成1CM左右的小段穿钩,钩尖外露。否则鱼吃到蚯蚓吃不到钩,信号明显也提不上鱼来。再有用河虾钓鲫效果也很好,方法是将新鲜的河虾剪去头尾,大虾把外壳一同除去(有壳效果不好),然后将“虾仁”放在容器内,倒入适量“九一八”或“湖鲫”等商品饵,轻微搅拌一下,使虾仁周身粘满商品饵即可挂钩垂钓。最好是头一天晚上自作,第二天使用。“虾仁”被腌制了一晚,既有自身的腥味,又有商品饵的香味,且留味持久,有诱钓合一的效果。
6、小漂小坠钓灵敏。使用浮漂以1号小漂最为理想,要求轻、灵、流线型,七星漂效果也不错。由于要求较高的灵敏度,显然台钓比传统钓要好。用台钓应调灵敏、钓灵敏。鱼饵在水下的状态最好是一饵刚触塘底,一饵稍悬起。这时鱼儿哪怕是轻微地一吸饵,也会在浮漂上反应出来。
7、提竿以钓第一信号为宜。第一信号是指鱼把钩吸到嘴里还没等吐出来的一瞬间,表现在浮漂上是轻微地上升后向下有力地一顿,仿佛浮漂突然掉下去一样,尺距在半目左右。由于鲫鱼吃食的习惯一般是先触后入口,然后向上游动,因此浮漂轻托一定幅度(1目左右)的时候也是提竿的较好时机。如不及时提竿,抓不住第一信号鱼儿稍感不适很可能吐钩而去,影响钓获率。浮漂轻微地较慢地上下抖动不是鱼咬钩的信号,不宜提竿。当然,出现送漂、领漂、闷漂等也应及时提竿。用荤饵垂钓提竿时要适当用力抖腕,钩牢鱼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