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鳝时节
在上海的崇明一带,气候的特殊性,在清明前后,鳝鱼开始活动了,但并不开口进食,这时出钓,几乎肯定无鱼而归,但专职的钓手却出去探钓了,目的是探测钓场。崇明东西200多里长,其中东侧的100多里长的区域,是他一年的主战场,通过半个多月的探钓,能够基本了解当年鳝鱼主要的产出地,做到心中有数(甚至有许多鳝鱼洞都已牢记心中)。五月初正式出钓,钓到9月下旬的八月半左右鳝封洞为止。
二、钓鳝钓场
佬表的目标鱼主要是大鳝及鳝王,所以主钓宅沟、明沟、兼钓支河,基本不钓水田,不钓大河。
1.不钓大河。“不钓大河”,不是说大河中没有鳝鱼。崇明的大河一般都是通潮河,水流急,潮汐明显,不利于鳝鱼穴居,再者水混水深坡大,不利于铁丝钩钩钓。
2.基本不钓水田。水田鳝基本都是当年的新鳝,甚至鳝苗,很少有隔年老鳝进入水田的,洞穴也不稳定,所以基本不去专门的钓,但正好走过路过,那也就不要错过。毕竟钓起来的鳝是一样的。
3.兼钓支河。支河是指大河的支流,通常这样的河的二侧有芦苇生长,而芦苇脚下是鳝鱼猎食、生长的好地方,但由于水位变化还是太明显,其洞穴的稳定性不够,也不利于繁殖,所以所居的鳝鱼也不大,而且此种地方螃蜞较多,对钓者判断鳝洞较不利。钓支河效率不高
4.专钓明沟。明沟是支河分出来通向各灌溉地的“支支”流,这样的沟二侧通常长满了芦苇 、茭白或水花生等水草,水质清爽,水位也相对稳定,是喜静的鳝鱼理想的栖息、猎食、生长和繁殖的场所。
5.专钓宅沟。崇明乡下的老式民宅,多半有一条宅沟围着,三面是沟一面是地,或朝东或朝南,沟头或与明沟、或与支河以地势相连,水位最为稳定。这样的宅沟通常是几十年的老沟,丧失了繁殖能力又不好动的老鳝王,最喜欢隐居在这些地方。
三、钓鳝钓具
佬表出钓的所有行头:一辆结实耐骑的旧自行车,在结实的车后架上挂一个可劫下的用包装带编织的可放100斤鱼也不成问题的挂蓝,蓝架用6.5毫米园钢焊接而成。蓝内壁五个面用黄沙布缝制成袋后再用线穿绕,固定在编织蓝里,挂蓝口用多股尼龙线编织的小眼网做成蓝口,用粗一号的多股尼龙绳做收口线,保证一旦将袋口结打死,即使挂蓝掉进水中,也确保其内的鳝鱼不会逃脱。挂蓝内再有“三包一手套+双节棍”,即钓钩包、钓饵包、鱼包、专抓大鳝的手套和工人捣洞的硬塑管。
1、钓钩包。外面是一个用布缝制而成的80公分左右的细长袋,袋内是一段一头带结,中间通空的竹段(30毫米粗细够了),竹洞内装有三支钓钩。其中一支是主钩、一支是付钩,一支是备用钩。由于他主钓的是鳝王,所以其钓钩大体上与其它传统钓鳝钩相同的情况下,有一些特别之处。
(1)主钩与备用钩自作。其实这二个钩做法和形状是一样的,这是万一一个钩掉了(拉直的可能性很小),另一钩可以接着用是了。自作:取2毫米左右粗不锈钢丝40厘米长左右,一头磨细至磨尖锐,然后用工具将其弯成一个钩门宽在10毫米左右、钩型如同“千又”钩状的钩子,歪头,钩尖内弯,但钩尖长度有点夸张,比鱼钩的钩尖长2-3毫米。这样的钩刺入后不容易脱钩。将另一端留3毫米长折成直角(顶部略内弯更好),其直角与钩平面也成90度夹角。取40厘米左右长毛竹片(中段)一段,削其3毫米厚竹青层,捎成一端5毫米、另一端为15毫米宽的“梯型”竹片,在竹片离细端5厘米处钻一2毫米孔。将钢丝的90度3毫米端压入孔内,使钢丝钩条紧贴竹片表面,然后再用多股细尼龙线顺着密绕,将竹片与钢丝牢牢固定住,打好结再用502胶水固定好。制成的钩体平面应该与竹片平面一致,如果没达到,可对钢丝条进行扭转调整,直到在同一个平面内为止。
(2)付钓。实际使用是勾钩,专门用于“勾”滑鳝或护子鳝等的。付钩的自作方法与主钓基本一样,只是其钩门宽至15毫米左右,钩尖平直细长(不歪头、钩尖不内弯,钩尖与钩条平行)。
2、饵包。钓鳝鱼的钓饵,是最有效、最经济、最易得的绿蚯蚓(或称黑蚯蚓、青蚯蚓)。用纯绵布制成可放入1公斤米大小的袋即可,袋口布反叠后离上口1公分处用线纳好,便于穿线收口。出发前将预先挖好的绿蚯蚓几十-百十条装袋中,再加入适量的腐草泥即可。
3、鱼包,特别自作。考虑坚固、舒适和方便。坚固:用优质牢固的纯绵布制成一个长80公分、宽50公分的布袋,袋口与“饵包”一样,要穿收口线。在离底40公分处另缝一根加强布条,沿袋边角向下横过底部再沿边角线到另一端,二个端头各制入一个搭扣,从集市上买一根二头都装有活扣的背带,扣上即成。其作用:
(1) 给鳝鱼予很好的生存空间。纯绵布有较好的透气性,同时绵布着湿就有较好的湿润性,所以能确保鳝鱼在高温下生存。
(2) 行动方便。钓鳝鱼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停地行走,从一个浜再到另一个浜,用背带加软包,即使背上几十斤的鱼货,也会不觉得累。
(3) 操作方便、可靠。鳝鱼放入包后,只要将袋口扎住,鳝鱼是决不会逃脱的。而钓到鳝鱼时,就可随身解开袋结、装入、再扎好就是了。通常将蚯蚓饵袋挂在鱼包的一侧的别扣上,取饵、行走都很方便。
4、手套,特别自作。取一付市售的纱手套,取二张水沙皮,以手指、掌心形状剪下(手指间独立),然后延剪边密缝于手套上,用这样的手套一抓一个准。
5、“双节混”,取1米3-1米5长、有一定硬度的塑料管,对断,但同时做好接插节,保证二段能牢牢对接。(对断,主要考虑携带方便)。
四、钓鳝技巧
黄鳝是荤食性“鱼”类,吃食凶猛,通常日伏夜行,白天替伏于洞中,不再主动觅食,但如果有食物送上门来,它也是来之不拒,人们利用黄鳝的这一特点,投其所好,从而钓之。然而,黄鳝也有其生存技能,因此,如愿钓上它,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它的规律及钓获它的技巧。
1、寻找洞穴。钓鳝不难,只要找到鳝洞。因此,寻找鳝洞,是钓鳝鱼最重要的过程。可以说找到了鳝洞,基本等于已把鳝鱼装进了鱼包。但由于所选择的钓场是沟和河,而鳝洞一般又在水面以下,有时甚至深在水深1米以下,所以找到鳝洞并不容易。那么到达一个钓场,应如何进行呢?
(1)、观察。
(A)观察水质。如果到达一个新钓场,先观察这一水域是否具备鳝鱼的生存条件,通过闻水是否有臭味、看水源是否被污染、是否有水生动物如虾、蟹、鱼、昆虫等在此水域中生活,以确定是否具备垂钓价值。
(B)远距离观察。如果鳝鱼的生存条件具备,那么开始进行实质性观察,沿整个浜进行一次轻声细脚的巡视。通过观察,三类鳝鱼基本能被侦察到,即浮头鳝、护仔鳝和打洞鳝。
浮头鳝:特别在清晨至8、9点钟这段时间,鳝鱼会将头探出鳝洞,或到水面直接吸气,或将前半身滞留在水皮下面,由于这样的黄鳝通常都是大黄鳝,所以目标一般总是很鲜明的。
护仔鳝:护仔鳝将鳝头探出水面时当然也能看到鱼体,但更多的时间母鳝潜伏在洞口护仔。然而护仔鳝是一个固定的盘居点,又由于母鳝需要不断地吸气然后对仔鳝进行供氧,就会在洞穴的上方形成一团黏稠的泡沫,这恰恰暴露了母鳝的位置。
打洞鳝:鳝鱼打洞,无可避免地要将浜底下的水绞混,同时也会泛起气泡,这是非常明显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往往又都是大黄鳝。
通过远距离静态观察,基本先确定这些钓点,将鳝鱼的位置牢记于心,然后再一一钓之。
(C)近距离观察。在对一钓点施钓前切记盲目行动,即在近水面时或下水前,再进行一次近距离观察,主要是确定在那个钓点旁边是否还有其它鳝洞存在,而由于相邻很近的二个洞穴一般只能取其一(钓起一条时总会惊走另一条),所以碰到这种情况时二者选其大,拣大的钓,如果鳝洞间相隔较远(1米以上),可由近钓到远,逐一钓之。
(2)探穴。如果经过远距离、近距离观察都没有找到鳝洞,根据评估进行有选择性地探穴。探穴是指用手对目视不能及的浜底进行搜索,以探明水下是否有鳝洞。选择性是凭经验确定哪些地方最有可能有鳝洞。一般有均匀相间的芦根间、一纵纵的茭白根旁,水花生下,特别是水花生根与河泥的连接处。但是以何种手势探得鳝洞,这是他的秘笈,不过这里他已向我公开并进行了详细讲解(一次还进行亲自指导)。具体地说,就是将五指自然分开,然后放松指关节,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如果是硬板底,则是很容易探得的,当你手指划过泥底时经过洞穴的手指会突然失去压力,这时只要回探一下给予确认就可以了,通过手指对洞口内壁的触摸还可评估出鳝鱼的大小,很多情况下,实际的鳝鱼要比洞口大,这样的洞口只是换水口。较难探测的是软泥底浜,而陈年老宅沟绝大多数是软泥底,所以这是最难。绝活是让手指刚好划过泥面,哪个手指感觉接触不到泥面了马上停住,然后将那个手指往下点,如果还是点不到泥,可以判定为洞穴,就用钓钩试钓,通过对钓钩钩头的感觉,不断深探,如果洞穴斜向浜心,那是鳝洞无疑。当然这样的搜索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探准,但基本能八九不离十了。
2、施钓。
前面提到,找到了鳝鱼洞,就基本已将鳝鱼装进了鱼包,但毕竟还有一个鱼尾巴在鱼护外,如何将这鳝鱼真正地收入囊中,这施钓是最后的“临门一脚”。佬表如是说:“做任何一样工作都要专心,钓鳝鱼也是一样。”
其实一到钓场,你的注意力应全部投入到水面上去。在岸上静观时是这样,在下岸近水面观察时也这样,下水探穴时更要这样。鳝鱼吃食虽然猛力,但其本性好静胆小,一有风吹草动,它就会逃之夭夭。
鳝鱼有二个致命弱点,一是逃跑时会有痕迹,如果洞口近水面,鳝鱼退向洞底时,由于水压作用,洞口吸水是很明显的。再者如果鳝鱼退出洞外(通常鳝鱼不只有一个洞口),在浜心会冒出一连串趋势性的细泡,这些信息都说明附近有鳝洞,同时鳝鱼已被惊动,逃跑了。二是鳝鱼恋窝。如果不是强力惊动,要不掉半个小时,鳝鱼会重新游回原洞的。因此在找鳝洞和施钓时都要好好地利用这二点。
在找鳝洞时,特别是探穴时,眼睛就要观察水面的这些信息。在施钓时,如果一时不咬钩,眼睛也要不停注意水面的变化。有很多情况,你找到的不是鳝鱼的“头”洞,而是“尾”洞,这时如果你一味将钩饵深入,鳝鱼会因为尾巴受干扰而从“头”洞口游出逃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尾”洞口会“吸”水,而“头”洞口会“吐”水,这时就应马上停钓,正确找到“头”洞,然后到“头”洞去施钓(通常“尾”洞在下方,“头”洞在上方)。
在施钓过程中,不让鳝鱼跑掉,是一个环节,确保鱼钓上来,又是一个环节。自明确鳝洞一刻,首先要知道鱼的大小,便于采取不同策略,如果预估是2斤以下的鳝,一般不要进行特别的准备,因为钩住鱼之后,用另一手钳住鱼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预估鱼要超出2斤,就要带上特制的手套,用手抓鱼了。预估鱼大小,有二个方面给予确定,(1)鳝鱼的洞口大小。(2)鳝鱼在洞中进退时,引起洞口水流的大小。其次,快速确定洞内的实际状况,以确定鱼头在咬钩处时的物理姿势。通常情况下,鳝洞是斜向的,这较好判断鱼头的姿势,但对于垂直朝天洞,有机会最好能将钩探到第一个转弯处,通过洞中的转弯途径,来估计出鱼头在咬钩处的姿势。还有一些鳝洞打在芦根或乱枝旁,有可能洞口进去接着就是急转弯。这时可能需要用手指直接去摸索以弄清情况,必要时需要排除一些阻碍后才施钓。
确定鱼头姿势的所有目的是为了施钓时一个“滚钩”动作。鳝鱼头的上腭骨是非常坚硬的,如果钩刺到上腭骨,一般都刺不透的,还会把尖细的钩尖拉卷。如果钓田鳝,只要将鳝拉出洞外,一切都好办,但钓沟鳝,鱼是不能离开钩的,鱼离钩就意味着跑鱼。所以弄清鳝鱼头的姿势十分重要,根据具体的姿势就可实施正确的施钓方案:
(1)引钓钩势。在自作钓钩时,已经做到了钩平面与竹片在同一平面上,而在使用时一定要熟记钩尖在竹青面或竹黄面的哪一侧。引钓时竹片平面要与鱼嘴左右平面一致,便于钩进鱼嘴。
(2)鱼吞钩滞钩。黄鳝吃食一般都较凶猛(当然还有很多例外),一旦感觉鱼咬钩,应马上停止逗引,让鱼自然吞钩,这时,有的鳝鱼会不断前行吞食,使钩吃入很深。
(3)送钩、滚钩、刺鱼。当鱼不再吞食,或发力拉钩时,即是刺鱼时,但在这之前,先进行一次短促的送钩(大约向里送1-5厘米),在送钩的同时旋转钩体90度,使钩尖转向鳝鱼的下腭,紧接着相外拉——刺鱼,使钩尖深深地刺入下腭软组织,同时紧紧地拉住鱼钩。
(4)拉鱼。当鱼体较小时,可直接将鱼体的三分之一拉出洞外。如果碰到大鳝,其拉力是很大的,这时就不能硬拉,也要讲究一个策略,特别是碰上2斤以上的鳝王,还得考虑钓钩是否被拉直的可能。当鳝王巨力要钩时,不妨作适当的退让,避其锋芒。有的鳝鱼还会使出旋体这一招,这时也要作出跟随旋转的动作,避免钩子因旋转而脱出。
(5)取鱼。当人与鱼对拉一段时间后,鱼会因疲劳最后丧失抵抗力,这时,千万不能用力过猛而将鳝鱼整条拉出洞外。应该慢慢将鱼的三分之一(至多二分之一)拉出洞外,然后用另一手去钳住鱼,位置就在这三分之一处(如果是大鳝,带上手套的手直接用手捏住就行了),一手钳住鱼后,另一手还是不能松钩,继续拉紧鱼钩,使鳝鱼的头部(上半部)动弹不得。然后人带着鱼一起上岸(小鳝可就地操作),走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才松开鱼钩,放下鳝鱼,这时可以从容地将鱼装入鱼包了。这里有三点要注意:(1)手指钳鱼,一定要钳在鳝肚这一段“软档”段,钳在尾部,基本滑掉,如果钳在头部,在钩紧拉时,鱼不会逃脱,但如果松了钩,很有可能手前滑而让鱼逃脱,这就是为什么要一直拉紧钓钩的目的。(2)如果是半斤以下的小鳝,手指的钳力足能抵住鱼的反抗,但大鳝鱼就不一样了,松了钩的鳝鱼挣扎力强大,很有可能因钳制力不足,让鱼逃脱,这是一直拉紧鱼钩的另一目的。(3)有些鳝鱼会“反咬一口”,被大鳝鱼咬上一口也不是好受的事,这也是拉紧鱼钩的又一目的。
五、如何钓得多
学会找鳝洞和施钓方法后,大体上可以出钓并能钓到鳝鱼了。但要钓得好,钓得多,还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1、 判断一个浜是否有鳝,多少、大小,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虽然鳝日伏于洞中,但它晚上出来猎食时会留下痕迹。如软泥底的浜底,鳝鱼从浅水处游过,会留下滑过的痕迹,有时跟踪这些痕迹,便可找到它的老窝;翻开水花生等水草,至根部,如存在光滑的类似三角型的小坑,说明那地方有鳝,因为这小坑是由鳝鱼在水草中寻觅食物时拱出来的,再观其大小,就可知鱼体的大小。
2、 宅沟多半是着南或着东向的,而通常在东北角,鳝鱼会更多些。多注意一下茭白根下的老鳝洞。沟头的进出水管边常常会有显而易见的鳝鱼洞。宅沟的什么地方有塌下的砖石堆中。
3、 农村的埂作习惯,常在除草或收割后将一大堆青草、稻柴、麦桔等丢弃在水中,时间长了就会沉入水下成为一堆腐物,但这些地方正是鳝鱼的憩息地,即使是一丝细缝,或一个小洞,也别忘了用钩饵去试探一下,有时会有好收获,不过鳝可能相对小些。
4、 废弃的“肥”坑有时也会有大鳝。计划经济时期,田边地角砌有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水泥池,用于装铵水或农家肥,现时都已废弃,因为废弃了,农民常将稻田中拔出的杂草丢弃在池中,知不知可能将鳝苗也带了进行,年复一年,这里的黄鳝会特别大。
5、 是否是鳝鱼洞?蟹洞平扁且有长型脚印,龙虾洞口大内小且塌肩(洞口呈圆弧状),毛蟹洞一般在水平面上,在水下也有短型脚印。黄鳝洞的主要特征:硬板泥上的洞——口小内大,为换水(气)洞,沟心抖坡下的洞为逃生洞,洞口圆而光滑,是老窝,主要的出入口洞,常伴有一条光滑的痕迹。
6、 有鳝洞和无鳝洞。有鳝洞洞内水色深褐,洞口光滑,稍加振动,鳝鱼受惊会有水涌出现;无鳝洞洞内水色透明,洞口或长有青苔或积有水中沉积物,惊吓也是死水一片。
六、几种特殊鳝鱼的钓法
1、钓滑鳝。也许这种鳝以前受到过钓钩的伤害,也许是其它原因,它非常耐心地、一点点地骗取你钩上的饵,却始终不大口吞钩,因此你也就始终找不到刺鱼拉钩的机会。这样,钩上的蚯蚓饵加了一条又一条,时间浪费了很多,这鱼就是钓不上来。通常这鱼是这样茧食你的蚯蚓饵的:鳝轻轻游向钩饵,只咬住一点点蚯蚓饵头,然后后退,撕下一段蚯蚓吃之,如果钩外露,它不咬,等你装好饵(将蚯蚓盖住了钩),它再次重复这一动作,直到把蚯蚓吃光。碰到这样的滑鳝,必须进行主动进攻,即有时鳝咬蚯蚓头时会过头,鳝牙会碰到钩子上,这咔嚓的感觉通过钩条能传到手上,这时可立刻做出送钩动作,主动将钩插入鳝鱼嘴中,然后滚钩拉钩刺鱼,这样的成功率会打一些折扣,但总体成功率还是蛮高的。
2、钓吃饱了的鳝。有时会碰到这样的鳝鱼,钩饵进,鳝鱼退,钩饵退,鳝鱼进,甚至有时钩饵拉出洞口,鳝头会追到洞口的情况。此种现象可能是鳝鱼已吃饱了,无心再吃,但又贪恋钩上之饵,不愿让佳饵离去。遇上这样的鳝,您基本一时无法钓上它的,需要用上付钩,即先将付钩置入洞内(不加饵,将钩子压入(鳝鱼肚)底下的泥中),然后再用饵钩逗引,将鳝鱼头引过付钩5-10公分后,停止主钩移动逗引,而抬起付钩,让钓尖贴着鱼肚匀而稳地斜向外拉,由于钩尖锐利,一旦带到鱼皮,由于有跟进的稳而沉的力的作用,即可刺入鳝鱼下方的软档。一旦付钩得力,快速将鳝鱼头拉出洞外(动作慢,有可能让鱼头回转,从而使鱼头横阻于洞内拉不出来),再捉住它。需要注意的是,鱼是被“勾”出来的,钳鱼时当心钳在钩上;此时的鱼头没有被控制住,当心被鱼咬着。应对方法是尽量钳在鱼的中段(鱼肚的末尾)。如果钓尖没有带到鱼身,由于使用的是匀速而稳的拉钩方法,鳝鱼没有受到伤害,或最多小有惊吓,所以接着可以继续逗引,直至将鱼勾出。
3、钓护仔鳝。护仔鳝的目标是较明显的,但护仔鳝也是较难钓的。由于鳝鱼雌雄同体,所以护仔鳝只有母鳝。根据黄鳝的繁殖特点,护仔鳝通常都不大,2-5两的居多,7-8两的少有钓到,1斤以上的就没有钓到过,通常陈年老鳝都转为雄性了,所以钓到的鳝王都是雄鳝。
所谓目标明显,是指比较容易被发现的“护仔星”和“鳝仔”。 母鳝具有护仔性,自母鳝产下鳝仔后,就一直守卫在鳝仔旁,在鳝仔未孵化前,主要是母鳝的换气泡,量比较少,等鳝仔孵化后,母鳝为了给仔苗供氧,就频繁地进行吸气然后对仔鳝供氧吹气,所以泡量较多。所以,通常情况下水下有仔洞口的上方会有一团鳝星泡。而浅水或旱洞口有明确的桔黄色的鳝仔。“桔黄色的鳝仔”那是毫无疑问了,但“护仔星”是否真实?需要作一定的判断。在肥水、静水、天气炎热的情况下,类似“护仔星”的出现还是比较多的:1)地气(沼气),在浓稠的肥水中,会成团结聚,但气泡本身没有稠性,因此较好区别。2)浜底青苔腐败时,会成块往上冒,在此同时,成团的小气泡也一起冒上,这种气泡团也较好判断,因为通常这类气泡会不只有一团,如果水面上很多,基本就排除了。3)小杂鱼吐气形成的气泡。特别是被叫作“石金鱼”的小鱼(很美,可作观赏鱼),它就喜欢在水草丛中寻食、栖息,由于天热,它常在水皮下呼气、吐气,久而久之,在同一点的不断积累,就形成了带有粘性的泡沫团。由于此星泡与“护仔星”特别相象(单独存在、泡有粘性),所以要作进一步判断:泡下或近旁的水草中是否有石金鱼?(有),不是“护仔星”,(没有),泡下垂直水深是否超过半米以上?(超过),不是“护仔星”,(不超过)星泡的垂直下方是否有洞?(有),是“护仔星”,(没有),用钓钩在星泡下方转圈,(有鳝鱼来攻击),是“护仔星”,(没有鳝鱼来攻击),不是,走人。
发现“护仔星”,它的垂直下放就是产仔鳝洞,但有时产仔鳝洞口就在水皮上,甚至就是旱洞,这时的气泡倒不一定很多,但就能看到仔鳝(或仔)。
护仔鳝难钓,在于其护仔期间停止进食,所以正常的钓法是钓不上它的,但是,可以利用护仔鳝护仔期间特具攻击性这一特点,针对不同情形采取不同对策。
(1)对水下洞护仔鳝,直接用手“钳”。当带着饵的钩靠近鳝仔时,母鳝会主动游出洞口(但鳝尾不会离开鳝洞)攻击钩饵,因此在下钓逗引时,一手用钩逗引母鳝出洞,并吸引母鳝的注意力,另一手势成“钳”状,缓慢靠近洞口,然后自上往下钳住母鳝,大功告成。
(2)对水皮上护仔鳝,用付钩勾之。预先将付钩放在鳝洞口的上方,钩尖向下,并使钩尖与鱼体成90度(大致),主钩穿上蚯蚓,在鳝鱼正前方向鳝仔靠近,母鳝会主动迎出洞口,攻击靠近的钩饵,当母鳝的鱼头游出洞口5-10公分时,付钩用力横向划过鳝鱼,鳝被深深地勾住,钩住鳝鱼后就此带住就行,千万不要用力将鳝拉出洞外,不然很容易让鳝脱钩跑掉,被带住的鳝通常拚命往洞内退缩,这样人鱼就成拔河状,此时另一个手可以从容地放下钓钩,钳住鳝鱼了。
(3)对旱洞中的护仔鱼。鳝头露出水面,大多以露出眼睛为限,很少有将整个鳝头露出水平面的时候。所以前二种方法不能施展了。但可作如下处理,用付钓替代主钩(利用它的直钓尖),加上鲜活的蚯蚓,整条蚯蚓都穿过钩尖,使钓尖露出长5-7公分,然后开始施钓。先将钓尖贴着洞壁(甚至微压入泥中)下入洞中,当蚯蚓饵进入水中时,会引起母鳝的攻击,这时将钓尖汇正,对准鱼头下方软组织猛勾一下,通常都会刺中勾住。如果勾住,后面的操作与正常的钓鳝动作完全一样了。
这里再说一下绿蚯蚓在钓“护仔鳝”中的作用。蚯蚓对鳝鱼的诱惑力无与伦比,但对停止进食的护仔鳝而言一样无效。但是由于护仔鳝在护仔期间表现出特有的攻击性,所以,此时的蚯蚓只是一种“靶子”。事实上,如果钓钩不穿上蚯蚓,当其靠近鳝仔时,母鳝一样会对钩发起攻击,但我们每每钓它们,都要加上蚯蚓饵,这是利用蚯蚓的另一项功能,即蚯蚓在水中的耀光性。鲜活的绿蚯蚓在水中会发出绚丽的蓝绿光,如此醒目的目标,马上会引起母鳝的注意并立刻发起进攻,这样就分散了对旁物的注意,从而达到勾起它的目的。
4、对付怀籽鳝。这里的“怀籽鳝”是指怀着鳝籽,行将生产的母鳝。佬表的看法是“无法可钓”。佬表讲了他其中的一个故事,就是关于如何发现“怀籽鳝”的特性的。
一次出钓,已是下午,车骑过一个沟头,水中一个黄点略过眼前,凭着自己的职业直觉,下车、定眼细看,确实是黄鳝的肚皮,再仔细观察,在其上方、离水平面10公分下、水草根处有一个洞,他意识到这条黄鳝在打洞时将洞的中段打穿了,所以鳝以为躲藏的好好的,却不慎露出了“马脚”。佬表取钩加饵开始垂钓,钩饵下去,鳝一点没碰就向洞内退却,佬表抽烟等待,一支烟后洞内的水上推,知道鳝回来了,再次施钓,在施钓的同时观察周边情况,发现鳝又在回退时,一米开外的一撮水草的地方的水也有波动,于是用钩撩开那里的水草,也是在水下10公分左右,也是一个洞,知道二洞相连,于是移身过去垂钓,没有反应,他又是抽烟等待,才半支烟功夫,水从这个洞中涌出来了,再将钩饵递下去,水又回吸,鳝鱼又退了回去,凭他的经验,如果是受惊吓的鳝,会逃之夭夭,仔细观察二个洞口,确认没有鳝仔,而滑鳝、恋食鳝的特征也没有一点象的。为了弄明白这到底是条什么鳝,他用时2个多小时,香烟抽掉一包多,还是没将鳝钓上来,可恼的是这鳝根本就没碰过一下钩,根本就一直与钩保持一段距离。另外反复试钓,还知道在70-80公分的沟底下,还有一个逃生洞,而这鳝就一直在这个“Y”型结构的洞穴群中转移位置。忍无可忍下佬表采取了行动——下水摸鳝。他用脚抵住沟底下的逃生洞,二手各一个洞往下挖,由于鳝已没有了退路,佬表最终把那鳝挖到了手。这鳝半斤左右,但却让佬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他有一个猜测,所以没把这条鳝与其它鳝放在一起。回家后对那鳝进行了解剖,结果证实了他的猜测,是一条临产的母鳝。因为其籽与刚生产出来的鳝仔别无二致。佬表认为行将生产的鳝“与世无争”,所以对付“怀籽鳝”,唯下水挖之。
六、鳝洞体系
说到鳝洞结构,佬表说鳝洞结构形式较多,但最多的是二口“I”洞和三口的“Y”洞。单口洞田鳝较多,而多口洞则产籽鳝较多。
1、 单口洞。在宅沟、明沟等河流中,单口洞是较少的,通常是小鳝,或是寄生洞,或是刚开始打洞,如是洞口向外,洞底伸向沟脚的洞,都半是寄生的洞。大鳝特别是鳝王很少有单口洞的。如果洞口向沟脚或朝天,洞底向沟底延伸,则刚打的洞居多(洞穴还没有做完工),而陈年老鳝打洞多半是从沟底向沟脚打的。
2、 双口洞(I型口)。这是较典型的一种,一个口在浅水处,另一口在深水中。在浅水中的是猎食口,通常在茭白、水草的根部暗蔽处,另一个是逃生口,通常在沟底,这样的体系是较稳定的。但也有横向双口洞的,即二个口都在浅水处,其功能二个可以互换,即一个是猎食口时,另一个即是逃生口。这样的鳝洞结构多半也是小鳝。
3、 仨口洞(Y型口),这种结构大鳝鱼的居多。通常二个在浅水中,一个在深水中。浅水二个口可以都是猎食口,但有时其中一个只是换水口,鳝王洞就常有这样的结构。猎食口与换水口的区别:猎食口的口径通常都会大于鳝鱼直径,如果是软泥底,有时看上去很大,但鳝鱼并不大。猎食口的洞口都是“外喇叭”型的,那是因为鳝鱼频繁出洞猎食,使软质的洞口越来越大。换水口的口径通常小于鳝鱼体径,洞口边延成“内喇叭”状,鳝鱼不猎食时在此洞口下休息。
4、 仨口洞(倒卜型口)。这种洞型结构,多半出现在潮汐水位变化较大的地方。潮汐水位变化大,是较容易观察到的(水线),碰到水线落差大的沟在寻找一个鳝洞的其它洞口,首先要考虑这种类型的结构。
5、 串口洞。在猎食口与逃生口之间,分布着几个洞口。这种洞型较少,主要出现在多雨季节,是水位不断上升,导致鳝鱼不断将猎食口上移的结果,另有一种极少的可能是鳝鱼在打洞时,将洞多点打穿。
6、 多口洞。大多出现在软泥底或腐物堆中。软泥底容易打洞,也许鳝鱼随便就又多打了几个,一个更好的理由是软质洞容易崩塌。腐物堆是指农民将大堆野草、谷桔等丢到水中,时间长了开始腐烂沉于沟底,形成一个污物堆(而非工业污染物)。软质多口洞以产籽鳝居多,污物堆多口洞以小鳝群居居多。
七、多获鱼的其它途径
1、找洞,在开春时进行地毯式的找,找到了就记下,便于鳝开口后垂钓。在平时里垂钓就要不断地开辟新战场,同时对已搜索过的钓场进行间断性重复搜索。确保有鳝可钓。
2、养窝。这是最关键的一步。黄鳝洞打在何处,总有其合理性。换言之,这条鳝把洞打在某一个地方,其它鳝也愿意打在那种地方(通常这种地方上洞有食物,下洞可逃生)。所以一条鳝被钓走后,其它游弋的鳝跑到这个地方,很容易就在这里安家,更何况是现成的洞穴,钓鳝人钓得大多是“老鳝洞”,通常情况下,如果鳝口没被破坏,钓过的鳝洞,过一段时间后再去钓,十有二、三有新鳝可钓,但如果钓后进行“养窝”,那回洞率又将提高一、二层,所谓“养窝”,其实很简单,就是将一条鳝钓走后,拍死一、二条蚯蚓,丢进洞内。如此操作后,鳝密度高的沟,鳝还洞率高至6-7层,有时今天去钓,明天再去钓又有了。
3、造穴。这又是一个绝活。预先做好的“双节棍就是打洞竿,根据经验(有食物来源、地形又好的地方),进行“人造洞”。选在沟脚上的茭白根旁、芦苇根间,或水草下,将打洞竿斜向沟底插下去,直至与沟底穿通,如想使洞大点,握住插竿圈着摇就是了,做好洞后别忘了放几条蚯蚓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