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标知道快速通

欢迎访问铜陵钓鱼网,本站提供钓鱼技巧文章,钓鱼视频和最新钓鱼用具介绍.网址 http://www.tltvu.net.cn



  随着钓鱼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钓技水平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技术含金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以前只有少部分人掌握的知识已被越来越多的普通钓友所理解,许多钓友为更上一层楼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一些垂钓队伍中的新兵,由于受条件限制手中没有必要的材料及工具,所以非常渴望钓技的指导性理论知识,而较为详细的理论文章又不多。近来我就接到不少关于浮漂的咨询电话,为此,就我所知晓的一些浮漂方面的知识向钓友做一下介绍,希望能与广大钓友共飨,

  浮漂的材质

  目前,自作漂身的材质主要是巴尔沙木、孔雀羽、芦苇,秸秆、通草,塑料等。

  巴尔沙木,一般为进口的,其木筋少而松软、比重小、浮力大。巴尔沙木在加工时,会有一个高温漂白的过程,即在短时间内将温度升高,使木材内部的水分溢出,这样松软的巴尔沙木会因挤压而形成较多的细小孔隙,其浮力自然增加。反之,没有经过高温漂白的巴尔沙木浮力就会相对小一些。当然,漂白的巴尔沙木因为质地疏松,强度也会有所减弱。总的来说,自然色洁白、重量轻、木筋少、疏密一致、强度大、材质单块体积大的巴尔沙木,就是上等的材质。

  孔雀羽,一般也是国外进口。上等的孔雀羽色泽白、外皮薄、内质紧,取用部分大。在生产时,一般采用两片拼装式,也有多片拼装的,两片拼装对材质的要求很高,要求材质的半径要一致。这样拼合后才便于形体的把握。另外,不去壳的孔雀羽是硬身,拼合粘结后就可以进一步打磨成型,其强度较大,较耐用。去壳的孔雀羽是软身,信号准确但强度不够。一般为了增加强度,都采用通身贯穿碳纤的方式,但即便是这样,软身孔雀羽都易产生环状的开裂,抬竿粗暴的钓手损耗量大。

  芦苇,分本年生和次年生。本年生芦苇水分含量大,在自作成成品后易爆裂。而次年生芦苇较干燥,水分含量小,不易爆裂。一般,芦苇的等级根据其圆度、质地来区分。如纹理美观,次年生材质,截面圆,节长,可视为上等芦苇材质。当然,用芦苇自作浮漂也有多种方:式,独节的较少,更多的是两片拼合式,也有多片拼合的。严格的工艺要求厂家生产出的芦苇漂,比重合理,不易爆裂,灵敏准确,使用寿命长。此外,裁片的大小,粘合剂、外观油漆的质量,都与产品有着紧密的联系。

  秸秆,市场上也有许多用秸秆自作的浮漂,其性质与芦苇差不多,但材质性状不如芦苇好,高档产品几乎不采用。

  通草,也是一种自作浮漂的材料,此类产品市场不太流行。 塑料,淡水垂钓用量很少,目前只有一些冬钓漂在使用。

  漂尾。目前,自作漂尾的材料,硬尾一般都采用玻纤,

  因为玻纤本色偏向于白,颜色越白质量越好。如果一支没有涂色的漂尾,颜色洁白、弹性好、通直,那它就是一支好的漂尾。颜色洁白的漂尾在涂上荧光漆后,放大效果明显,但在逆光情况下不好。另一种半透明的,涂上荧光漆后,透光率约30%一40%,但在逆光情况下很清晰,两种漂尾各有千秋。另外色目格也有变化,大格、小格、还有逆光情况下用的间格。涂装也不尽相同:有夜钓用的黑白尾、有不刺激视觉的桔红尾、有绿色的阴天尾、还有本色黑格的逆光闪尾。在诸多的形状中,有片状的侧扁尾,有软硬结合的龙凤尾,长夜钓的荧光尾,还有发光的电子尾,真是不胜枚举。一支长230mm,下端直径1 mm,上端直径0.6mm,

  没有涂色的玻纤硬尾,其自身重量接近0.3g,再加上其没有浮力,所以对浮漂的整体性能是有影响的。软尾与硬尾则有较大的区别,软尾是用一种质量较好的塑料制成,一支长110mm,下端直径1mm,上端直径0.4mm,没有涂色的软尾,其自身重量不足0.1 g,又具备轻微的

  浮力。所以在近乎天平一样的均衡时,它们是有较大差别的。

  漂脚,有竹脚、碳脚、玻纤脚等。竹脚,又分长竹脚,短竹脚,一支1 30mm的长竹脚直径3.4mm,自重0.7g;一支长65ram,直径2.2mml~锥形竹脚重0.1g,浮力接近0.1g。好的竹脚由韧度大、结实耐用的接近竹皮的那部分材料制成它既有重量又有浮力。而一支常用的碳脚,长120mm,直径1mm,其重量0.1g,一支长130mm,直径1.2mm的碳脚,重0.2g一支130mm长的玻纤脚,直径1.2mm,直径一致,其重量是0.3g,值的注意的是碳脚及玻纤脚无浮力。

  浮标的设计

  技术人员根据鱼情、水情、地理、气候等方面的要求,会针对性的设计出不同需要的浮漂,使得产品系列化、细致化、个性化。比如说,在收费鱼池中,水深两米之内,在季节、水温、钓点都适宜的情况下,钓手面对的又是生口鱼,就需要一款翻身快、降速均匀、稳定性好、视目清晰的浮漂。设计人员据此设计出一款粗碳脚、短漂身、长而细的漂尾且色目格较大的浮漂,这种浮漂,主动力臂较短,翻身较快:粗碳脚有重量,无浮力,稳定性居中:长而细的漂尾,便于下降行程的控制。因为硬尾支持浮漂的下降,便于掌握截杀。底钓时,动作大,更便于观察鱼讯,会取得很好的钓果。当然,这款浮漂也是有缺点的,下午鱼的密度变小,对饵料已不十分感兴趣,吞吞吐吐,这时,就需要一款长漂身、稳定性很好、穿透性很强的软尾漂。此款浮漂,能真实反映鱼儿的吞吐动作,信号损失量小,提高中鱼率。

  其实,一支好的浮漂,其体积与浮力应能恰到好处的反映当时的鱼情。浮力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并能适应其它的调钓变化。通俗地说,就是个性鲜明,语言准确,能告诉钓者更多的信息。这个较理想的状态也就是比值,这也正是许多浮漂厂商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按这个理想的比值生产产品,那么对于技术、材质等也会有更高的要求。

  浮漂的鉴别

  第一要看它的自重,对于钓鲫漂来说,要求自重轻,浮力大,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不打手”。

  第二要看它的同心度,同心度指的是漂脚和漂尾是否在同一直线上,检查方法是一手捏住漂脚下部,一手轻轻托住漂尾根部,来回快速捻动,观察漂身有没有跳动,如果跳动则说明同心度不好。可能有钓友会问:为什么不用在一个平面上滚动的方法呢7这是因为一支浮漂的漂脚在一个平面上滚动,如果这个平面不平或接触平面的尾部有一点不浑圆都会使漂身跳动,这种方法看起来很严格,但它有可能掩饰漂身的弱点。举个例子汽车的轮毂不平衡时,加一点配铅就平衡了。也许,漂脚不浑圆的尖部在滚动时的跳动,正好与漂身的不周正相配合,就极易掩饰漂身的缺点,所以,快速往返捻动反而更可*。漂尾也是如此,在滚动时,难以不偏移轨道,往往还不在一个点上失真,只能是根部同心度准确而漂尾没有大的变化就可以了。因为在运输途中,少则几日,多则半月,漂尾也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作为一个钓手,应掌握调直漂尾的方法,即在一个杯子中注满刚烧开的水,并让其凸出杯口,这时将需要调直的部分浸润数秒,待其热透后迅速拿出,反方向用力定位,冷却后达到需要的效果。一次不行可以数次,直至满意。此外,我们使用的浮漂,应隔一段时间检查一次,以校正弯曲

  的漂尾。

  浮标的保养

  浮漂在使用前应先打上一层上好的保护蜡,涂抹后放置数分钟,然后用软布打亮。在使用!时要定期保养,这样浮漂的抗阻性会更好,漆面也不易老化。漆面干燥是分子间的聚合现象,干燥后,有一定的细微空隙,这也就是浮漂吃水的原因。漆层薄,或漆层质量不好,吃水就严重。大家有没有发现,无论您手中是什么品牌的浮漂,入水后,漂身的温度与水体的温度反差大吃水状况就严重,这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因此在涂蜡前,应将浮漂在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在拿出涂蜡,当其温度降低时,更多的蜡质浸入漆层的孔隙中,这等于给浮漂穿了一件防水衣。您会发现,用这种方法处理后,浮漂的吃水量明显变小了。需要声明的是,不喜欢涂蜡的钓友,完全可以不涂蜡,只是涂蜡后,外观更美观。那么,浮漂在打过蜡之后,不是自重增加了吗?打蜡后,蜡质填平了漂身细小的凹陷,浮漂的表面更光滑,在水中的阻力更小,相对于增加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自重,我认的。

  以上做完后,就可以对浮漂的个性进一步了解了。在调漂桶内,将这支浮漂调到你习惯的调目,用手轻轻按压几次将其稳定在一个调目上。如你喜欢调5目,就调在 5目的位置上。

  稳定后,剪下3—5目的铅片,让浮漂上升3——5目,然后再增加同样重量的铅片(最好使用微量秤来称),观察下降是否也是3—5目。这时会出现3种结果,1、下降3—5目,上升不足—5目2、上升3—5目,下降也是3—5目。3、下降3—5目,上升超出3—5目。自然对应3种结论,

  1、此浮漂偏向灵敏,作用这支浮漂的下行,所需力相对稍小。

  2、此支浮漂恰到好处。

  3、此浮漂偏向迟钝,作用这支浮漂下行所用力相对稍大。当了解了这些以后,在施钓时就

  可以扬长避短,如偏灵敏的漂就增大一点浮力,向上多调1目,偏迟钝的漂,就减少一点浮

  力向下多调一目,恰到好处的不变。这样,就能使浮漂达到一个较理想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正常情况下的理想状态,较能准确的反映鱼儿的正常就饵信息。目前,我只是介绍了一种简单的方法,还有更精准的方法,今后我会陆续向大家介绍。

  工艺方面却极为复杂,我们曾经尝试过已有的多种成形工艺,但是这些工艺都要破坏芦苇本身独特的天然结构,经过三年的无数次试验,我们发明了一套只能用纯手工自作的成形工艺,但是制做速度缓慢至今也没有任何办法改进;不管工艺多麻烦,自作多缓慢,我们终于有了一支自己喜欢的浮漂,幸运的是它得到了绝大多数竞技钓手的认可,值得!

  我把一些关于我对浮漂的制做理念和浮漂形状在钓组落水后,对其沉降过程影响的一些观点拿出来同大家探讨。

  浮力

  就浮漂而言,它的有效浮力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相同体积,质量越轻越能更多的减少钓组本身对鱼吞钩信号的消耗,更多的反映水底鱼的活动信息经过实验发现钓组在水中所受阻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铅坠的静止惯性,二是一米多长的水线对静止浮漂的牵动,三是周围静止的水对浮漂的影响,后者的阻力相对更大一些。我们调漂时,坠子的重量稍微有点变化都会在浮漂上有所显示,在鱼吞钩的一刹,要让浮子迅速发生位移, (就是我们所说的顿感),既要排除周围静止的水对浮漂的影响,还要排除浮漂本身重量导致的静惯性影响,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浮子越大,质量越重,阻力会越大信号损失也就越大:浮子越小,

  重量越轻,信号丢失的可能性越小。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减轻浮子的重量,让小一号的浮老子有更大吃铅量,以提高钓组的灵敏程度。

  漂型

  我们在设计漂型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翻身速度和翻身位置:二是翻身后浮漂下沉的流畅程度;三是浮漂本身的稳定程度,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功能性浮漂对钓饵落水后,在水中沉降轨迹的控制。

  1、翻身速度。翻身速度受浮漂漂身长度、漂脚长度和漂尾长度影响,一般来讲,整体越短翻身越快;对翻身位置的确定,主要通过调整重心、漂尾和漂脚的长度比例来确定。位置确定后它的高低又受到水线长短的影响,一般水线越长,浮漂翻身越慢,翻身后浮子露出水面越多:水线越短,浮漂翻身越快,翻身后浮漂外露也越少,正常我们设计钓底的浮漂时,要求在1.6米左右水深,浮漂翻身后水面上的位置应在漂尾和漂身的接合部,钓浮时浮漂在30~50公分水深翻身后也应在上述位置。

  2、浮漂在水中翻身后下沉的速度和均匀流畅程度,也是通过漂脚和漂尾的长度来调整的,同时受漂尾的粗细和钓饵轻重影响也较大。钓饵较轻漂尾又细又长,在正常调漂时,浮漂翻身后下沉慢:反之漂尾粗且短,翻身后下沉就快。除此之外跟漂脚粗细和长度也有关系,但和材质关系不大。

  3、浮漂的稳定性。 (1)浮漂本身的稳定性,即浮漂受温度变化影响所产生的浮力变化,这由浮漂本身原材料的处理和表层涂装性能来控制。 (2)浮漂在水中的信号稳定性主要由漂脚的长度来调节在静止水中,漂脚到浮力中心越长,越稳定,风大的时候漂脚和漂尾都要稍长,才会比较稳定。 (3)鱼情相对较乱时,漂身较长,信号真实度较好:漂身较短时信号真实度较差。

  4、关于功能性浮漂对钓饵下沉状态的控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钓组落水后,整个钓组中铅坠是最重的,钓饵都是被铅坠牵引下沉,在铅坠到位后钓饵还在铅坠的上方,在钓饵自由沉降的过程中,脚线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鱼吞钩时浮子几乎没有什么反应,这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信号盲区”而在钓饵自由下沉时,鱼儿偏偏喜欢在这时候接口所以有人在打速度较快的接口时,会稍稍加大铅坠让铅坠一直带着钓饵下沉,这样盲区就会小些。我们现在所能采取的办法主要是缩小盲区或抬高钓饵自由沉降区域(也就是把盲区提前),这样当钓饵进入中鱼区后子线是相对拉紧的,能尽量少的丢失有效信号。

  巴尔沙木(俗称轻木),其最大的产地是在中南美洲。云南也有产,但由于其材质较重、硬度太大,不能成为高档漂的选材。通常大量用于飞机模型、手工艺品浮漂,以及低档漂的制造。

  在使用巴尔沙木自作浮漂前,都是以孔雀羽、芦苇、梧桐、塑料为主要原料,一直到1982年,台湾名匠景美明使用巴尔沙木自作浮漂出售,巴尔沙木漂才成为漂市场的新宠。由于当时刚开始使用,其自作工艺并不是很成熟,做出来的浮漂虽然浮力好、稳定性高,但容易坏。自此,台湾制漂界形成了三大派系:以生产巴尔沙漂为代表的景美明的台北派系,以生产孔雀羽漂为代表的许木村的台中派系,以及以生产百翎漂为代表的高雄派系。

  本人14岁从钓以来,曾连续几年称霸台湾钓坛,综合鱼、鲫鱼、罗非鱼都钓过,用漂也从孔雀羽、芦苇、塑料漂使用到巴尔沙木漂。当时使用巴尔沙木浮漂时发现它的浮力好,尤其是稳定性特高,不会随天气、水温的变化而变化,个人认为比其它材质好。以至一直使用至今。我从1993年开始自作巴尔沙木浮漂,浮漂做成后,先自己使用或赠送给一些钓友使用,两年过去了,很多钓友反映良好,并想买我做的漂,于是在1995年正式生产浮漂并上市,当时并没有品牌只有号码,直到1997年才有自己的品名,从“冠字”到目前的“冠作”一路走" 来。

  自作过程中,材质、油漆、碳棒纤维棒等的选择必须严格把关,还要克服巴尔沙木容易损坏的最大缺点。一只高档巴尔沙木漂的成本价一般在20元以上。在此,本人将多年的巴尔沙木制漂心得介绍给大家以参考。

  选材:不是所有的巴尔沙木都能做漂,它分为A、B、c三级,这三级当中每一级又分为A1、A2、A3,B1、B2、B3 C1、C2、C3。我们一般选取A2、A3级。由于A1级太轻,结构不稳定易坏,承载力不够,不适宜做漂。B、C级多用于模型上以及低档漂上。

  涂装:优质漂的用漆一定采用进口的,这样才能保证漂的亮度、光洁度、耐磨度,以及抗压度。进口漆价格通常要比国产的贵2—3倍。我们一般采用木材专用底漆,也有用502胶水作底漆的。然后再使用硬化漆。使用劣质漆制的漂容易发,亮度不够。

  碳棒:含碳量要高,这样考才能保证漂脚的硬度与直度。

  纤维棒:透明度要高,要硬而直。目前用于自作高档漂漂尾的纤维棒主要采用台湾产的。 其与大陆产的价格差异也要相差2—3倍。

  纹路:优质巴尔沙木还要讲究纹路,瓜顶与漂脚纹路一定要统一。就这一点要求,100只当中能有40—50只才能符合要求。

  漂型设计的一般原则:

  打接口鱼:漂尾长、瓜身短,漂脚长,沉速慢

  打底沉鱼:与上面的相反

  打半水鱼:这要间上面两种之间

  打水皮鱼:整只漂小于15-17CM,翻身要快,漂尾要短。

  


推荐:

铜陵钓鱼网 版权所有.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