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刻的初钓 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那是在1986年的春夏之交,单位组织不务正业者(垂钓爱好者)去野外钓鱼,当时去了有近四十人,一辆大客车坐着满满的钓鱼人。早晨不到七点在济南出发(原济南铁路分局门口)————目的地禹城的自然河域(具体名字已经记不住了)。
那个时候钓鱼的饵料也非常简单,带上瓶子酒泡小米用来打窝,挖点蚯蚓就可以垂钓。
到达禹城已经是八点半多了,钓友们下车后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四处散开,寻找自己理想的河道及钓位去了。那次我选择在下车不远的一条不宽的小河沟,撒下把酒米,把蚯蚓穿在钩上就把钩子扔过去了,塑料浮漂斜躺在静静的小河里,等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动静,自己也沉不住气了,还是到别处看一下其他人的情况。
走不远就可以看到其他的钓友,看到这位钓友不时的钓上鲫鱼来。回去继续钓,回到自己的钓位,提起竿子看了看钩子上的蚯蚓还在,又把钩子扔过去,扔的有点过了,就往回拉了一下,就在拉回来的时候,漂子突然沉入水中,右手马上使劲提竿,“嗖”的一声一条不大的黄颜色小鱼被我提了上来,这是我今天钓到的唯一的一条鱼,一条不足两的小“嘎呀”,因当时不知小“嘎呀”的厉害,在摘鱼时,因“嘎呀”身上比较滑,左手就很很的握紧小“嘎呀”,可是没想到事情发生了,手就象是被电击了一样,钻心的疼痛在左手刚刚握紧的瞬间松开了,看到小“嘎呀”身上的硬刺全部伸展着,嘴里不停的“嘎、嘎、嘎”叫着,在看自己的手心已经有三处流血的地方,而且那种疼痛实实在在的是钻心的!至今想起来自己的头皮还发诈。简单的处理了一下后,还是钻心的疼痛,不能钓了那就去看看其他钓友是怎么钓的吧!正好跟着学习学习。
我沿着小河边来到一处水面比较大,钓友多一些的地方,看到一位钓友竟然站在水里,这一幕对我的印象尤为深刻。因春天河里、湾里的水量较少,可能是钓位的水深不够,这位钓友(五十多岁)就站在没膝的水里垂钓,可想而知钓鱼对这位钓友有多大的吸引力?这样钓一天鱼,站在水里的时间不会少于五个小时。当时感觉钓鱼怎么就有如此的魅力?能让一个五十多岁的钓友站在冰凉的水中这么长的时间,真是搞不清楚。不过这位钓友当天的收获就是比其他钓友钓的多而且个头也大。
在这次禹城野河、湾钓鱼活动结束回济南的途中,钓友们交流讨论最好的还是这次野外垂钓过程中的选位、打窝及上鱼时的快乐和跑鱼的懊恼。没想到原来看似简单的钓鱼其中还有这么多学问。钓友们在车上也把我这次钓鱼经历编成顺口溜:“小鱼学钓鱼,钓了条小‘嘎呀’,还把手扎啦”!
经过这次集体的野外钓鱼活动后,让我更加迷恋钓鱼这项户外活动,从此也与钓鱼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户外野钓结识更多的良师益友。在那个时期我们单位的这些钓鱼迷们每到周日的一大早,(当时还没有双休日,每周只休周日一天。)众多钓友们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济南火车站,坐上火车到张庄、禹城、晏城(齐河)等地进行野外垂钓,曾经坐过最早的火车,是凌晨二、三点钟的火车,最晚也要六点半开车,下火车后骑自行车结伴到自己认为理想的河沟、湾坑去钓鱼,那些年张庄、禹城、晏城(齐河)等地的大、小河流和大、小湾坑都曾经留下过我们的足迹。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因徒骇河的污染(上游造纸业、副业等)原因,钓友们基本就不在去已经污染了的徒骇河流域垂钓。(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