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攻击行为 鱼类的护幼习性

欢迎访问铜陵钓鱼网,本站提供钓鱼技巧文章,钓鱼视频和最新钓鱼用具介绍.网址 http://www.tltvu.net.cn

任何动物,为了生存,就得取食、御敌。攻击和防御是一组相互依存,成对存在的行为。动物为了伤害或吓退同种或异种个体就必须发动攻击行为。相反,为了减少自身或其种族被外界不利环境因素以及其它同种或异种个体所伤害而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

  有攻击者就有防御者,这两种行为常常是成对地在不同个体上表现出来。有时在一个个体身上这两种行为迅速地交替表现,既要扮演进攻者,又要扮演防御者,如发情期雄性个体为争夺雌性个体而争斗时便是如此。有的个体在开始时可能是进攻击,而当他敌不过对手时,可以立即转变为防御者。有的个体在攻击和防御时所用的手段可以是一致的,也有的种类其攻击和防御的方式不大相同。攻击和防御行为可以是个体单独进行,也可以是集体行动。动物的攻击和防御主要见于取食行为、求偶行为和育幼行为中。

  鱼类和其它高等动物一样,其攻击和防御武器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结构的(如棘、骨板、长喙、吸盘等)、理化的(毒腺毒液、电流等)和纯行为的(如快速游泳、钻洞穴、埋于泥沙中等)。攻击和防御行为的功能是保障鱼类个体或种属的生存和繁衍。在取食过程中鱼类要与其他同种或异种个体竞争食物,凶猛性肉食鱼类还往往要制服猎物方能得食;反过来猎物为求生存要抵抗捕食者的侵害。有占域行为的鱼类要保卫自己的领域不受其他同种个体的侵犯。在生殖季节许多鱼类的雄性个体间要竞争配偶和产卵场所。因此,攻击和防御行为是鱼类求生、求食、求偶、育幼所必需。

  攻击和防御行为基本上是本能的,许多鱼类一出生就会攻击和防御,如刚孵出即单独生活的逻罗斗鱼遇到其它同种个体甚至自己的镜影时就会向之发起攻击。攻击和防御行为也是适应性行为,是在进化发展中。在进化过程中,能有效地攻击或防御的个体才能生存并繁衍后代。

  鱼类的攻击行为是取得食物、保卫领域、争夺配偶、提高在社群中的优势序位的手段。攻击的对象可以是异种个体,也可以是同种个体。攻击行为在成年雄性个体中表现较为明显,如在求偶和护幼时,雌性个体的表现不亚于雄性个体。

  攻击行为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所以用的武器也各有特点。如鳡、马鲛等凶猛鱼类,以快速游泳,自己以大口和坚强的上下颌;雀鳝与颚针鱼的上下颌延长成“喙”,上面生着尖而大小不同的牙齿;雀鳝捕食时比较狡猾,当它发现小鱼群时,静静地游过去,全身像一根浮木,当它的嘴伸达适当捕食位置,集中精神注视目的物,把头急激而痉挛地横掠过去,迅速把食物鱼摄在两颌之间;颚针鱼却采用疾掠而过的方法来追捕食物,利用撞击器那样的“喙”来刺穿小鱼的眼睛和身体。鮟鱇则静卧于海底,利用头顶上的触须引诱小鱼,当小鱼聚集于头周围时,突然张开血盆大口,就象一个大唧筒,把小鱼吸入口中。电鳐则利用胸部的发电器来杀死或麻痹对方。取食行为是其它行为的基础,表现最为明显,形式也最为多种多样,有时是与其它行为结合进行的。取食行为不仅要满足取食者对营养的需求,往往还要满足其它同种个体包括后代的需求,如雌鮟鱇捕食所获取的营养不仅要供应自身的需求,还要供应寄生于体表的雄鮟鱇和繁殖后代的性腺发育的需求。

  对于一个物种而言,个体的生存也是为了延续种群,因而取食行为的重要性在于它还保证了生殖行为的进行。有些鱼类,如银鱼、大麻哈鱼等一生只繁殖一次,当它成熟产卵后即死亡。但那些一生繁殖多次的鱼类终生存在取食行为。

许多鱼类在产卵以后有护幼的习性。凡是具有护幼习性的鱼类,大抵要筑巢产卵。由于这些鱼类每年产卵的数量比较少,少则数粒最多也仅数千粒。亲体的护幼行为,对卵和幼鱼的发育成活和避免被敌害猎食,都有积极的意义。在卵和鱼苗附近护幼的亲鱼,不但要守护着卵或幼苗,驱赶侵犯的敌害,有的还要不断清除巢内杂物,或激起水流,以保持巢中的良好环境。刺鱼在产卵后,雌鱼即离巢而去,而雄鱼却始终守护在鱼巢近旁,驱赶接近鱼巢的其它鱼体,并不时清除巢内杂物,甚至把卵搬出巢外,进行巢内打扫和修缮。

  乌鳢产卵后,卵子都浮在水草围成的浮巢上,雌雄鱼或仅雄鱼潜伏在巢底或附近活动,驱赶前来吞食其卵的其它敌害。孵化后约3-4天的仔鱼(全长11-13毫米)离巢成群游动觅食时,幼鱼只限于鱼巢附近游动,这时亲鱼的防御活动更为加强,如有其它鱼类或蛙等对幼苗侵袭,它们将全力以赴驱除敌害。当仔鱼已长到体长1-3厘米,行动活泼,活动范围也随之扩大,此时亲鱼与之群集一起。到幼鱼长到5-8厘米时,已经过了20天守护的幼鱼,有了独立生活能力,即开始散群,亲鱼才停止护幼。

  斗鱼在产卵后,雌鱼即行离开,由雄鱼单独护幼,它不断在气泡巢附近活动,驱赶要来吞食卵的雌鱼,如果卵粒因振动或被风吹散下沉,雄鱼随时把卵衔回,放回气泡巢中。仔鱼孵化后,暂时附着在巢泡上,倘若有仔鱼下沉,雄鱼就把它拖回浮巢中去。这种保育工作一直维持到仔鱼能自己觅食,才放它们离开浮巢自行生活。

  黄颡鱼也是雄鱼守巢。雌鱼产卵后即离窝觅食,只有雄鱼浮在巢内,或在巢附近游动,保护卵和仔鱼,如有其它鱼类游近,即出巢驱逐,如有危及本身安全的情况,即离巢暂避,待平静后再返回原巢守卫。直至7-8天后,仔鱼能离巢自由游泳和觅食时,雄鱼才停止守护。在此期间,雄鱼几乎不摄食。有一种矛尾复鰕虎鱼的护幼习性与黄颡鱼相似,当产卵后,雌鱼即离开,留下雄鱼护卵,当仔鱼孵出后,亲鱼便消瘦而死亡。

  罗非鱼都是挖巢生殖,产卵受精后,由雌或雄鱼守卫。有些种类则把卵子衔在口腔内进行孵化,如莫三鼻给罗非鱼在生殖时,雄鱼在浅水处掘泥筑巢,雌鱼产卵雄鱼排精于巢中,随即雌鱼将卵和精先后吸入口内受精孵化。刚孵出的幼鱼仍留在母鱼口中,直到卵黄囊消失才离开母口,独自营生。但在初离母口的几天内如遇敌害,母鱼又将幼鱼吸回口中保护。在产卵孵化期间,雄鱼一直在旁守卫,防止敌害入侵和干扰。幼鱼独立生活后,亲鱼便不再认识自己的“子女”,有时甚至将自己的“子女”作为食料而吞食之。而另一种大头罗非鱼,则由雄鱼衔卵孵化,护幼方法与莫三鼻给罗非鱼相同。

  生活在南美河川中的鳗尾鲶,在生殖期间,雌鱼的腹部皮肤变得膨胀而柔软,卵产出受精后,雌鱼即伏在卵上,使卵都嵌入柔软的腹部皮肤,每个卵都以具有动静脉小血管的小柄与母体相连。待仔鱼孵出后,雌亲鱼的腹部又恢复原状。

所以了解好各种鱼类的产卵期和产卵的喜性..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可以路到护卵护幼的对象鱼了...这个时期的鱼都是异常凶狠的

推荐:

铜陵钓鱼网 版权所有.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