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提高与钓技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垂钓做为一项运动,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需要参与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虽然看起来漂动提竿像是下意识的动作,但实际这些动作却是钓者经长期垂钓实践,积累了经验后,才形成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也是受意识支配的,只是不假思索而已。钓者在垂钓活动中,更多的动作是在观察与思考后做出的。观察与思考的心理活动支配肢体对钓具的运用构成钓技。观察与思考是否恰当,与客观实际是否相吻合,肢体对钓具的运用是否娴熟决定钓技的高低。当然,这里面也包括钓具组合,选择钓点等。选择组配钓具、选择钓点也是建立在分析判断基础上的,是心理活动与肢体运动的结合。
垂钓做为运动项目的一种,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就是更依赖心理素质。因为垂钓运动的对象是活生生的鱼,而且鱼种、鱼的习性差别很大,垂钓运动的场所也不尽相同,每个场所都有其特殊性。垂钓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每种形式之间都有特殊的操作要求。垂钓运动更受地域、气象等客观条件的限制。钓者只有把各种条件综合起来,加以分析判断,在稳定的情绪状态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钓效。调节情绪,以最佳的心绪施钓,才能更全面地综合分析各种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可以说,心理素质对能否提高钓技,发挥正常钓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垂钓实践中,一些非正常的心理状态,会障碍钓技的正常发挥和钓技水平的提高。
一、急躁情绪。有些钓友,每至水边不是仔细地观察分析水情、鱼情,认真收集有关信息,然后判断施钓,而是抽竿就钓。在钓况差时,缺乏耐性,频繁转移钓位、频繁打窝、频繁转换钓具,仿佛钓得不好都是客观条件作祟,而不从主观原因上多分析,将时间浪费在无益的劳作上。在钓况好时,又显得手忙脚乱,缺乏沉稳,鱼钩勾手、刮衣服、乱线、断线、断竿、跑鱼,窘况频出。这些事不仅会发生在新钓手身上,也会发生在老钓手身上。
二、焦躁情绪。焦躁不同于急躁,急躁可能是人的性格特点所致,而焦躁是人们受客观条件刺激,表现的一种心理变异。不仅性格急躁的人易出现焦躁,性格比较沉稳的人有时也会出现焦躁。人们在垂钓时,久钓不获,或者看到周围的钓友频频上鱼,而自己钓况不佳,都会有心理反映。尤其当采取很多应对措施仍不见效时,很多钓友会心情焦虑。这时,心理素质好的钓友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使情绪向更坏的方面发展;而心理素质差的钓友可能会从忧虑转化为焦灼,继而表现出躁动;竿子打不准了,鱼饵挂不牢了,本来日常娴熟的套路也乱套了;更有甚者,有人还会爆发出无名火,拿钓具、鱼以及一切可以发泄情绪的事物来渲泄自己的烦恼。一位钓手,如果在生涯中偶有这样的情况也不为过,怕就怕的是不能克制焦躁情绪,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习惯。到那时,就会对提高钓技形成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
三、惰性心理。也就是得过且过的懒惰意识。
有的钓手垂钓多年钓技却一直无大长进,关键恐怕就在于不愿意动脑筋分析每次出钓的得失成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经验,而是将看成是运气和技术的组合,甚至认为是三分技术七分运气。带着这种观点去认识,又怎能够用心钻研钓技呢?不可否认,垂钓有运气色彩,钓场中为数不多的大鱼可能会被你钓上来,而没有去吞高手的钩饵,也可能你刚一下竿就撞到了鱼群,但不能将偶然当必然。好的客观条件再佐以高的钓技会使你钓得更好。钓技的高低是众多钓友之间在同等条件下或多次实践比较中才能判定的。
此外,还有固步自封、骄傲自大的自满意识;不愿意学习新钓法、掌握新技术的守旧意识;连续受到挫折即怀疑自己能力的脆弱心理等都会对提高钓技产生心理障碍。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素质,使钓技在最佳心理状态下达到正常发挥和有效提高呢?一方面,钓友之间要多进行心得交流。每个钓技高的钓手其钓技提高的过程也是锤炼心理素质的过程。大家在垂钓实践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大同小异,只要与钓友的交往中敞开心扉,陈述自己的心理困惑,自有钓友为你释疑解难,长此以往,对于提高钓技自有裨益。另一方面要对垂钓有个理性认识,这是从根本上克服心理障碍的关键。什么样的认识才是理性认识,钓友之间可能有很多见解,但我认为大家应至少确立以下观念: